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顾晓薇教授 顾晓薇,1971年生,辽宁省抚顺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被教育部选拔赴德国做交流学者,现任东北大学采矿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2008年以来先后被评为东北大学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 旗手、优秀博士后、优秀教师,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一直从事矿业资源与生态经济及露天矿床开采优化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为本科生及研究生主讲了“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采矿学”等课程;作为“采矿学”课程建设主要负责人及主讲教师之一,该课程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以来主持教改项目获东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在科研工作中,把采矿专业知识和资源、生态、经济相结合,在东北大学开创了资源与生态经济新的研究方向,并完成了大量的应用研究。近年又把生态环境压力与矿产资源开发和开采工艺相结合,提出了“环境成本内生化”的矿山设计新思想,这是矿山设计理论上的重要突破与创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表了大量高水平论文,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人才支持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辽宁省及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0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李海波教授
李海波,1974年生,河北生承德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完成生物学博士后研究,同时聘任为副研究员,2008年破格聘任为教授。2009年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同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2012年被评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7-2018教育部公派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2018年被评为沈阳市科技领军人才。现任辽宁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主讲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学原理、学科前沿知识讲座等课程。
长期围绕污水生态处理、污染环境绿色修复、纳米环境材料合成表征及生态效应、动态膜分离等研究领域开展科研工作,针对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自我恢复与内部调节定性定量表征问题,提出了基于微生物活性稳定阈的SWIS自适应概念,并赋予了其量化内涵;针对土壤渗滤系统内部理化性质异常波动问题,提出了基质层ORP微环境具有动态且非连续不规则分区理论雏形;针对地表水修复中河流健康指标无量化标准参考问题,建立了基于节点控制的河网污染负荷空间调控原理与层次控制方法,提出了水质影响河流生境与生态健康具有“节点延时”效应的新观点。所研发的面源污染修复技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均获得了较大规模的推广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子课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与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教育部及辽宁省人才计划项目省部级科技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40多篇发表在国际高水平SCI期刊上,获得发明专利17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1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